新华财经北京9月30日电 广东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广州着眼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也提出了“‘二次创业’再出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口号。
作为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的代表性企业,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工控集团”)打破传统工业公司思维惯性,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资本、创新三链融合的经营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走出了一条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广州样本之路。
广州工控集团董事长景广军近日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广州工控集团积极践行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部署要求,推动二次创业,未来将继续努力做好科学技术创新这篇文章,围绕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三大先进制造业主业,更多在“从0到1”突破,破解产业中更多的发展瓶颈和技术短板。
问:广东是中国制造业大省,从始至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广州也提出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观点,在您看来在推进、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体系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景广军:一是战略作用,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从全球来看科技和产业领域都是制造业里最活跃的,同时也是体现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支撑作用,广东41个制造业大类全覆盖,对全球、对国内的制造业产业链来看都是一个巨大的需求载体,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是引领作用,新的科学技术创新的很多突破率先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体现,很多成果率先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应用,形成更多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在整个在国民经济、现代产业体系里面是有提高引领性的作用;四是协同作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全球市场也离不开中国制造业提供的支撑,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带动全球产业的发展。我也很期待我们的先进制造业能够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问:新质生产力是当下全国各地谋篇布局的一个高频词,您认为企业该如何运用好技术、人才和资本等要素,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景广军:广州工控集团作为工业领域国有资本先进制造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一直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我们叫“培新育质、向新求质”,都是从“新”和“质”方面做文章,找新的突破口。实际上最后要体现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要发挥最重要的引擎作用,更多的科创型企业基本是始于科技成于金融,科技解决“从0到1”的问题,资本解决“从1到n”的问题,公司发展离不开资本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要素是数据,目前最缺的还是数据,集团现在也在推动制造业领域的行业垂直大模型,同时围绕模型也正在构建数据支撑,期待可以通过数据这个关键要素,带动业务的转型升级,也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问:广州工控也是国有资本的投资公司,在产业投资方面,广州工控秉承的投资理念是怎样的?您刚才提到的新兴起的产业数据方面,今后会不会加强在这方面的投资和布局?
景广军:广州工控集团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目标就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投资平台,我们要打造的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也就是把我们整个资本投资平台打造成耐心资本,希望能够通过投资能够聚链成群赋能企业,目前我们管理约300亿元的基金规模,先后也投资了70多个项目,控股6家上市公司。
目前我们围绕高端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正在构筑产业链条,广州工控集团也是广州市高端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链主,接下来我们要发挥链主的优势,打造存在竞争力的、有价值取向的产业链,真正把上下游企业关联、协同起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和资本有机共生。
问:广州工控已经很早就已经出海发展了,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出海的过程中,企业遇到过哪些难点或者痛点?
景广军:最关键的还是品牌和文化,现在我们有230类产品进入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的产品出口或者海外业务很多,但还是碎片化比较多,没有体现品牌优势,我一直期待的是按照不相同的领域细分,能够形成产品的成套化,或者形成面向行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里能够把广州工控集团,包括国内别的企业的优秀产品一同出海,在海外开拓新市场,提升整个出海的附加值,能提供的不仅有产品,还有服务,还有新的价值链延伸。
问:广州正在掀起二次创业的热潮,广州工控的战略愿景中也提到了2024年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那么广州工控的二次创业将锚定什么样的目标和方向?
景广军: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部署要求,广州工控集团也在积极践行,推动二次创业。接下来我们会努力做好科学技术创新这篇文章,工控集团要更多在“从0到1”突破,承接更多的国家战略任务,破解产业中更多的发展瓶颈和技术短板,这是接下来我们的主旋律。
我们的产业方向里,围绕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这三大先进制造业的主业,进一步地在一些细致划分领域进行布局、研发、突破,我们和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争取打通产学研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期待像广州工控集团这样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能够牵头组建一些创新联合体,将企业的难题用各种方式主动地带动委托式研发、订单式研发,同时带动一些原创。最有条件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要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探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规模化等方面全链条参与,促使整个链条更加高速地运转。
比如在工业气体领域我们有比较好的积累,在国内率先研发突破了液氦制冷箱的预冷技术,也专门研制了高纯度制氮的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期待在这一领域能够全面地形成自主创新的一套产品体系。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比如围绕低空经济,也有轻量型飞机、固定翼和悬浮翼飞机的技术基础,也能够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效能、长续航的动力电池。面向未来的二次创业要唱响科学技术创新主旋律,包括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要形成协同式发展,既重一定的规模,也重高质量,更重新质生产力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