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周皮肤比较脆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细小颗粒,人们常常会说这是“脂肪粒”。不过这可能是误解,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眼周常见的 4 种小颗粒,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更正确地面对眼周这些小麻烦。
眼周出现的小颗粒主要有四种:粟丘疹、汗管瘤、丝状疣和扁平疣。它们的成因、外观和解决方法各有不同,我们应该根据颗粒的特征来判断是哪一种,以此方便采用正确的应对方法。下面的表格是对这几种小颗粒的总结。
形成原因一般是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导致皮脂堵塞在角质层,进行形成了小的囊肿,就好比装了水的气球皮。
它和营养过剩、使用眼霜一般没关系,但如果有过皮肤损伤、烫伤、频繁揉搓等情况,有时会通过破坏皮肤结构而间接引发粟丘疹。
粟丘疹主要出现在眼周和面颊上,外观上一般是白色的,偶尔有点发黄,直径有一定变化,但一般比较小,大概是 1 到 3 毫米左右。另外,由于是个囊肿,它摸上去较硬,好在不痛不痒,也不传染。
上面则是汗管瘤的典型表现,它和粟丘疹有明显的不同,比如没有囊肿样的改变,不是那种圆形的硬颗粒。
汗管瘤的病因是汗腺导管增生引起来的良性肿瘤,一般没有疼痛,偶尔会觉得不舒服。
这个问题在女性群体更多一些,常对称分布在眼睑和眼下部位,外观上为小而偏软的肤色或淡黄的颗粒,个数比较多。
另外,不痛不痒,但可能会随年纪增长而增多。不过,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也不会有传染性。
这是 HPV 引起的一种病毒疣,皮疹的特点是长成细条或者手指状,偏肉色,常见于眼睑和颈部。皮疹摸起来会偏硬,因为有角质化。
另外,它有一定的传染性,比如频繁抓挠,尤其是抓破皮肤后,有一定的概率会在附近皮肤长出新的皮疹。
上面是面部典型的扁平疣。扁平疣也是由 HPV 引起,通常出现在面部(包括眼周和额头)、手背和胳膊。
就像图片展示的这样,扁平疣通常表现为扁平、圆形或椭圆形的肉色或深色小斑点或小颗粒,不会特别突起,不像粟丘疹那样呈球状。
扁平疣不痛不痒,容易群集生长。更要注意的是,它有传染性,甚至有可能比丝状疣更容易传染增多。常见的传染方式是自身传染,比如抓挠、过度摩擦后,会在周围皮肤长出新的皮疹,好比播种一样。
眼周的小颗粒种类多样,粟丘疹、汗管瘤、丝状疣和扁平疣的成因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颗粒的类型来选择最佳的应对办法。如果颗粒长期存在或增多明显,应咨询皮肤科医生,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安全有效地处理问题。